由于新冠疫情带来的冲击,我国经济或将面临减速的风险。面对这样的形势,我国政府已经释放出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以对冲经济减速的信号,尤其是着重强调的“新基建”投资方向,十分引人注目。我国物流行业以及物流装备产业的发展方向与“新基建”的投资方向十分契合。物流行业应该抓住“新基建”大潮,加快技术的升级和产业的发展。
“新基建”概念的提出与进展
“基础设施”是指为社会生产和生活提供基础性、大众性服务的工程和设施,是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基础设施是一个动态的概念,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的变迁,人们眼中基础设施的涵盖范围会有所变化,对基础设施的服务水平要求会越来越高。传统意义上的基础设施,狭义上一般指交通(铁路、公路、港口、机场)、能源、通信、水利四大经济基础设施,更宽泛的定义还包括其他公共功能硬件设施,如教育、医疗卫生以及文化事业场所等。
在2018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新基建”概念第一次被提出。与传统基础设施建设不同的是,“新基建”主要指发力于科技端的基础设施建设。此后,“新基建”在2019年被写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2020年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2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会议持续就“新基建”工作进行部署。在新冠疫情防控和中国经济恢复发展的大背景下,“新基建”在稳定投资等方面可以发挥巨大作用,因此3月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决定加速推进。目前“新基建”的主要投资建设方向包5G基建、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七大领域。
随着国家管理层指明方向,各个部委、地方政府及企业都开始积极围绕“新基建”制定和开展相关发展计划。例如,日前工信部披露,未来8年国内5G投资总额将达1.5万亿元,移动、联通、电信三大运营商计划在2020年建设55万个5G基站。科技部也正式发函批复,支持重庆、成都、西安、济南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此外,北京、河北等13个省市相继公布2020年重点项目投资计划,总投资额近34万亿元,其中“新基建”项目成为重要投资标的:在河南省发布的980个重大项目中,以数字经济、先进制造业为核心的产业转型发展类项目高达674项;广东省将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聚焦于城际轨道、5G通信等,同时对新能源、特高压、大数据也进行了部等。深圳市近期也披露了69个新基建项目,其中智能制造项目就包含了16个,投资额达478亿元。在3月17日,西安航天基地率先出台陕西首个“新基建”专项政策,计划投资额达30亿元,其中特别提到支持智慧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鼓励企业购置智能物流装备,予以最高500万元补助。
物流借势“新基建”发展
在现在这个时间结点,国家力推“新基建”,除了要强力对冲眼前经济下滑的风险,从长远看,这也是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发展的必要之举。“新基建”最大的特点就是孕育巨大发展空间,为各行各业培育新动能,释放中国经济进一步高质量发展潜力。业内专家认为,我国物流行业正处于技术升级发展的关键节点,并且行业的变革与“新基建”关联密切。随着“新基建”提速,我国物流服务和物流装备制造企业若能积极参与“新基建”实践,利用好“新基建”带来的技术红利,被其赋能,将推动行业进入新一轮快速升级发展阶段。
首先,我国物流行业属于“新基建”范畴。
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强水利、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电网、信息、物流等基础设施网络建设”。这是我国官方第一次把物流纳入到国家优先和需要加快发展的基础设施范畴。在今年3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研究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稳定经济社会运行重点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加快推进国家规划已明确的重大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其中就包括要加大加快应急物资保障领域的投入进度。这些都表明,尽管物流不是新基建的核心板块,但是作为新基建的一部分,还是能够享受到非常大的政策红利。
其次,“新基建”中核心技术发展能够赋能物流企业,提升供应链和物流服务水平。
如本轮“新基建”投资的核心5G网络、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等技术,如今已大量运用到物流运营服务领域,包括智能调度、视频监控、物流配送等,帮助了众多业内企业重塑供应链和提升物流效率。技术升级带来物流行业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的进步已经有所显现。在疫情发生后,大量医疗物资、民众生活必需品运输需求的爆发,对物流体系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期间,部分物流企业展现了强大的物流服务能力,为物资的顺畅流通提供了重要保障,而这些企业也都是对新技术积极探索和布局的企业。
再者,发展“新基建”利好物流行业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
企业的转型升级往往都离不开物流技术的支撑,这无疑会带来更大的市场需求,为物流技术装备行业发展带来利好。从生产看,新基建需为中国创新发展、绿色环保发展,特别是抢占全球新一代信息技术制高点创造基础条件。20世纪进入信息与互联网时代,随着未来人工智能技术逐渐成熟,21世纪将步入智能时代。智能社会由三个战略核心组成:
1. 芯片/半导体,即信息智能社会的心脏,负责信息的计算处理;
2. 软件/操作系统,即信息智能社会的大脑,负责信息的规划决策、资源的调度;
3. 通信,即信息智能社会的神经纤维和神经末梢,负责信息的传输与接收。
信息与通信技术(ICT)产业是智能社会的基石,对整体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明显的辐射作用,也是当前及未来各国科技竞赛的制高点。能否抓住智能时代变革的机遇,是中国建设现代化强国的关键。今后一个时期,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传统服务业向智能服务升级,这些都必须依赖“新基建”作为保障。
此外,物流装备制造企业自身的制造能力和服务水平也将受益于这种技术进步。
随着“新基建”加快推动5G与工业互联网等技术的融合发展,将能够推动物流装备制造业从单点、局部的信息技术应用向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转变,从而有力支撑我国物流装备制造企业的发展壮大。如今,部分物流装备企业已开始实施5G技术应用深入,并介入到装配、检测等生产内部关键环节。5G和工业互联网相关技术还能连接企业工厂、分支机构、上下游协作单位、工业云平台、智能产品与用户等主体,支撑网络化协同、远程调度控制等新业务、新应用,从而推动物流装备制造与服务在更广范围创新发展。
物流行业将迎来智能化升级和供应链整合
随着“新基建”的推进,相信未来我国物流行业数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的水平会进一步提升。“新基建”就是在修建“信息高速公路”,为包括物流行业在内的众多产业服务。未来的物流行业将有庞大数据和信息需要高速传递提供高速传输处理,而人工智能技术如同云端大脑。
在本次新冠疫情防控战中,无人配送机器人等技术装备的应用,有力支持了保障物流体系的运作。随着“新基建”带来的信息技术更新和升级,物流资源与能力将被更好地整合,如不同物流公司之间、不同智能物流装备之间,将可通过云端后台实现数据库共享、地图共享以及彼此之间的联络交互,实现群感智能,从而共同完成各项物流运作。在抗击疫情以及随后的复工复产工作中,智能化的物流系统已经发挥出重要的作用。人们在武汉、长沙等多个城市看到的智能配送站和为社区服务的配送机器人,不仅能够减少配送过程中的感染风险,而且在未来会有更为广阔的用途和市场。
新基建的核心要素是以5G网络、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等为载体,是让数字信息技术和实体经济充分融合,这不仅成为一种影响每个人的生活方式,也成为一种重塑供应链、物流效率的生产方式。
经过新冠疫情这一极端情况的考验,智能供应链与物流体系的功能和作用更加深入人心,公众普遍认定其是不可或缺的新一代基础设施。同时,继续强化智能供应链、智能物流的建设打造,也必将为“新基建”注入更多活力。
文章节选自:物流技术与应用
BVP Headquaters
Block 31, Yuhe Enterprise Mansion, Lane 707, Wuxing Rd, Pudong New Area, Shanghai, China
business@bvp-l.com
021-68822699(9:00AM-5:30PM)
Location
More
Copyright © Copyright © 2016 - 上海无忧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 沪ICP备17025602号-1/沪公网安备 31011502017864号